快速导航
7月25日,佛山市即接到了上级要求核查通知:分两个批次,在8月10日和8月底之前,分别完成2.8万多台大宗用户记录和1.6万多台小宗用户数据的入户核查工作。
国家开始了对高效能财政补贴的核查行动,而引发这次核查行动的是“节能惠民”数据库的异动:就在能效新标实施的前夜,今年4、5月份,各大空调厂商上报的数据突然增加很多,几乎把补贴额度都“突击”用完了。
负责佛山市禅城区核查的是佛山市节能协会秘书长黄晓东,他则含蓄地用“勉勉强强”来描述核查的情况,“查的结果,有些是有,有些是没有,有的电话可能有问题,可能是留错了……”
“数据明摆着不靠谱”,佛山市经贸局节能与循环经济科副科长周平康告诉《望东方周刊》,正是缘于此,主管部门怀疑一些空调厂商有虚报数字骗取国家财政补贴的行为。
7月前后,财政部、发改委等相关职能部门陆续召集各大空调厂商座谈、询问:“你们的数字有没有报大?为什么突然增加这么多?如果你们报大了,你们现在可以纠正,纠正以后不计较、不追究,如果你们不纠正,追查出来,就是骗取国家的钱,后果就严重了……”
这一招很灵,有厂家当场就“缴械”:承认自己谎报了数字,但也有厂商很“不识时务”:“你要查出来,可以杀我的头!”
这种调查方法本来也不是很科学,导致很多情况没有办法精确核实。根据他们掌握的资料,第一批次的大宗用户多为个人,很少有企业和单位,也有本身就是经销商的。一般愿意带工作组去入户核实安装情况的,都是没有问题的。而如果有问题,那他们肯定会想方设法拒绝,比如以“在外面开会,实在回不来”等说辞推辞,一旦被拒绝,调查组很难去实地核实。
周平康告诉本刊记者,因为时间紧、任务量大,而且在没有行政执法的前提下,入户调查被拒绝的概率很高。到8月5、6号,他们也仅完成了第一批次大约百分之七十的工作。
调查中出现了很多令人瞠目结舌的情况。比如说,按照空调厂家上报的数据,有位老太太买了52台空调,但接到电话之后用户惊诧莫名:“我只买了两台啊,怎么你们会说是52台呢……”